2013-04-10 11:20:46

北京牙雕已有2000多年可考查的历史,在北京黄土坡出土的战国墓中就发现过象牙梳子。辽、金、元、明、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列为皇家贡品,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是为皇宫做牙雕制品的。

象牙名册《月曼清游》是乾隆年间牙雕艺人陈视章、常存、顾彭年、陈观泉、肖汉振等根据画家陈政的画稿,用了几年的工夫雕刻而成的。画稿共12幅,反映了一年12个月里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宫闱中的嫔妃、宫女们的生活情景。作品以象牙为主,辅之以玉等珍贵石料,构思巧妙,技艺纯熟,人物栩栩如生,呼之欲出,景色斑斓协调,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。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龙舟、楼阁、蟠佛、《西厢记》册页等。

清朝早中期。北京作为国部,富官显贵聚居京城,为牙雕的出现提供了条件,同时外地牙雕工匠的流入,为牙雕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。北京的牙雕以刻制人物、花卉、草虫见长,尤以刻制人物最为闻名,艺人能充分利用象牙质地细腻坚韧的特点,精确地表达人物的动态和感情,比例协调,构图优美,人物生动,神态逼真,刻工谨严精致。常见局部加彩和象牙本色形成鲜明对比,使产品更为生动多姿。实际上,北京牙雕并不能称为一种牙雕流派,而是广州、苏州、北京等牙雕风格不断融合的产物。

清宫中许多牙雕作品,并不能根据匠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任意雕琢,而是要符合皇亲的喜好。由牙匠出样稿,经皇帝亲自审阅后,方能雕琢,不得擅自修改。在雕刻过程中,牙匠们小心翼翼,一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,争取最佳效果。另一方面,又要按照皇帝的旨意,收各派之长,以符合皇帝的口味。北京牙雕以小件器物居多,一般是文具用品摆件等文玩,清代晚期也曾出现大件作品,多为立体圆雕,刀工精细、刀法圆润、造型比较生动。北京牙雕主要面向官僚,在风格上追求精致,华丽,可能受宫廷的影响。宫廷牙雕总的风格“雅、秀、精、巧”,在造型上要求古朴、典雅,在工艺上要求精细、润洁、打磨光滑。宫廷牙雕在乾隆时期达到创作高峰。特别到清代后期,宫廷牙雕渐趋衰落。在制作上十分繁厚,风格也显得琐碎,也谈不上意境,只在技术上比前代有所进步。

在北京地区,流传一种被人称为造办处风格的牙雕。造办处牙雕,专指在清宫造办处牙作制作的牙雕,它源自于民间,但又有别于民间,是一种专门为皇室使用的宫廷清代光绪年间,北京的象牙作坊,在封建贵族和帝国主义列强欺压下,面临绝迹。

其后有一些象牙雕刻艺人和一些专门为房屋建筑雕花装饰的艺人,为古玩铺修补残旧的象牙雕刻工艺品。在清末民初,北京已有十几家这样的象牙作坊,主要分布在花市大街以南上、下堂子胡同,上、下唐刀胡同及珠市口一带。其中最有名望的是耿润田(1890~1940),耿润田在北京前门外,三眼井胡同49号。创办的耿记象牙雕刻作坊其规模更是达到了员工十余人徒弟七八人。当时人们称他为"耿子"。他擅长雕刻立体圆雕,仕女和罗汉艺术造诣也很高。据他的徒弟说:他的作品因为质量好出口时都"免税"。另外,还有专门雕刻深浅浮雕的刘苍身和专门制作刀马人物的李立宝。到了20世纪30年代,一些小器作坊和玉雕的匠人改行雕刻象牙。当时有牙雕艺人180人,其中较有名望的是王彬杨士惠、曹彬、、崔华轩、胡风山、李洪义、邓文利、丁玉亭、同玉周。

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关怀下,改行的艺人归了队。1952年牙雕艺人孙志清等13家手工业者共42名牙雕艺人成立了北京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,社址设在珠市口附近的留学胡同和鹞儿胡同19号(宣武区)。1953年7月1日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。理事会成员有:孙志清、杨士惠、王文庆、张俊、王国瑞,孙志清任理事会主任。监视会成员有马连元、崔华轩、王旭、张东升,1955年,该社发展到132人,到1956年有社员187人(包括非社员7名),自有资产29464元,固定资产10003元。生产的著名产品有大型牙雕《毛主席和斯大林》《毛主席和胡志明》《强渡金沙江》《井冈山会师》《万寿山》《北海全景》《百花齐放花篮》等,其中3件产品在国内外参加展出。建社初期没有中共党组织,1954年崇文区委派去一名中共党员,1955年又派去一名中共党员干部,同年6月社里发展了一名中共党员孙志清,1955年10月建立了中共北京第一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党支部。

1956年1月13日在崇文区花市南羊市口珠营1号由26家个体手工业者,共45人组成象牙生产合作社二社。此外,当时在东单外交部街还有一个只有40多名工人的公私合营的象牙雕刻厂,资方代表是专门经营牙雕产品的资本家唐敬业。

1958年5月10日,由北京象牙雕刻生产合作一社、二社和公私合营的象牙雕刻厂3个单位合并成北京象牙雕刻厂。以后象牙雕刻厂又抽调部分艺人到北京工艺美术厂和北京骨制品厂。

 

法律声明| 关于我们